沿黄公路  崤函古道  秦晋豫三省自驾游+线路阅读:3614/9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相关目的地:运城
                出发时间:
                出行天数:
                人均:元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,来原网址:https://www.mafengwo.cn/i/24078491.html | 马蜂窝,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:724495525#qq.com(#替换@)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癸卯年春节,疫情之后,我第一次旅行。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发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向,这一段路的精华就是被称作“崤函古道”的著名道路。其实,走的路并不远,也就驱车几百公里,但是,它著名,是因为它曾经是盛世王朝的京畿大道。在东汉和隋唐,都曾实行过“两京制”,即长安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分别是西京和东都,在两个都城之间必定会形成一条畅通无阻的京畿要道,崤函古道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承担了这一使命。
连通长安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道路,就是崤函古道。古代道路设置关隘,长安以东是潼关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西有函谷关,西起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函谷关这一段,就是狭义上的崤函古道。而广义上的崤函谷道,泛指长安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间的道路系统,包括若干段陆上车马道和水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其中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门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黄河一带,还有几段水路。
崤,是个专有名词,某百科这样注解—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函,指函谷关。崤函古道作为京畿大道,基础设施修建和运营维护,料想十分频繁,盛世王朝为此花费了巨糜的财力与物力,目的无非是保障其作为核心道路的作用;战乱时期,这里又是兵家必争之地,兵燓、攘夺、计谋,权力、倾轧,导致了潼关数次被毁,函谷关多次迁址异地,重建了毁灭,毁灭了再重建,这就是历史叠加之后的无穷魅力。
春秋的霸主、战国的哲人、汉代的武将、唐代的诗人、出关的武夫、谋利的商贾、逃荒的饥民、西来的和尚、隐居的道士,各色人等,只要走在这条路上,难免不发出几声感慨来,“哦艹!” balabala~~说一大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本次旅行,我以潼关位起点,自驾向东,沿着黄河,数次跨越黄河,陕晋豫三省来回穿梭,走到函谷关,再向东延申,达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门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坝,至此,黄河流域途径的“汾渭地堑系” (ps:关中盆地东部、汾河盆地南部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门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盆地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灵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盆地,四大盆地构成汾渭地堑系),迂回穿越,告一段落。黄河继续东流,进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伊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河谷地带,天下之中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另外一重故事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古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潼关   那人,那狗,那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第一站  潼关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潼关早就没有了!
如今的潼关古城,既不是在旧址上复建,也不是遗世的一星半点的古迹,而是完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现代建筑群,披了一件仿古的外衣。这个叫潼关古城景区的地方,早在2017年就基本建成了,然而时至今日,周边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程,围挡处处可见,未硬化的景区道路,破败的绿化带,最触目惊心的是整排整栋的商业用房,几乎是百分百地空置着,有的店铺门头都半悬挂,要掉落了,无人维护,可见其衰败尤烈。
想必千年潼关,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,最不畏惧的就是直面衰败了吧。潼关祖上阔过,但时间短如昙花一现,更多的时候,是衰败,长久地衰败。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是与打仗有关。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役有四十多次,其中,改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历史进程的就多达七八次,最近的一次,则是1938年日军侵华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队打到了风陵渡,企图打进关中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队坚守在潼关与中条山,以黄河天堑为屏障,反复击退敌军。这场战役打的极其艰苦,黄河沿线筑起了无数座碉堡,联纵成坚固的军事堡垒,抵挡住了日军的飞机轰炸与地面进攻,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民为此付出的代价,也是极大的,隶属于杨虎城十七路军旧部的800多名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陕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楞娃”跳黄河,他们还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啊!每次看到这段史料,都为之心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搬迁的另外一个原因,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下游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门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电站。根据专家测算,水库蓄水会淹没到潼关老县城,所以,以国家建设的大局为重,潼关居民搬迁势在必行。后来的结局,大家都知道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门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电站算是一个“不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”的工程案例,蓄水根本没有淹没到潼关,甚至连下游的永乐镇都没有淹没,所以这场人为的计算失误,才促成了今日潼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基本格局与样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古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潼关古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古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潼关山河一览楼
潼关的风水,似乎注定了长久不了。如今为了修建旅游景区,老屋民宅都要让路,整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再次进入深度大改造的境况里。复建的山河一览楼是全县最高的地标式建筑,外貌是三层歇山顶阁楼建筑样式,各层都是七开间、两进(ps:注意啦,这里就是“七开两进”的建筑形式,与我们熟悉的“七开三进”明显不同,无法解释,可能是创新吧~),外有回廊绕一周。平日里,楼内是潼关博物馆,展出当地的历史与文化,供游客参观了解。
楼正对的是女娲像,现代雕塑。塑像以东,是寺庙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再以东,是钟楼,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复以东,是游乐场。巨大的摩天轮已经停摆了。在瑟瑟的寒风中,它们犹如怪兽,莽撞又孤单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古城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女娲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潼关旧关楼,黄河,以及G30连霍高速公路
站在潼关,西望华山,峰峦如聚;渭河与洛河汇入黄河,波涛如怒,滚滚黄河与川流不息的G30连霍高速与G310国道,日夜不停。
山河表里潼关路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
亡与兴,都是苦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眺望风陵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第二站  风陵渡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风陵渡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陕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交界,潼关一侧地势高,可以俯瞰整个河东的风陵渡。世人知道风陵渡,大约是出于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《神雕侠侣》里的一句诗:
风陵渡口初相遇,
一见杨过误终身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风陵渡黄河大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风陵渡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境,风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欢迎进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其实呢,风陵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,传说女娲姓风,她死后埋葬的地方就称为“风陵”,当地凤凰咀上有女娲陵和女娲庙,供奉人类始祖。接着神话故事往下讲,我们有理由相信,女娲抟土造人,用的是风陵渡的泥,洒的是黄河的水,最早一批人降生在这里啊~~
传说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。
轩辕黄帝时期,有个人名叫,风后。此人能驾驭风,神力无边。黄帝四处拜访,最终在海隅(ps:海隅,地名,今天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州附近)找到了风后,拜他为相,辅佐黄帝一统中原。风后发明了指南车、掌握部兵阵法,拥有驾驭风力的超自然神功。在风后的襄助下,黄帝完成大业。风后作为黄帝的第一任宰相,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。人们风后庙祭祀他。风后死后,还葬故土,风陵渡就是建风后陵寝的地方。至今,在风陵渡镇赵村南面的田野中,还有一处老坟,残高2.5米,当地人深信不疑,这就是风后长眠的地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西侯度遗址文保碑
如果觉得神话不靠谱,那么考古学来实物证明。风陵渡镇有个西侯度村,在黄河东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,这个小小的村子里,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,距今180万年(ps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蓝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距今115万年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元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距今170万年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距今70万年,参照对比,可知,西侯度人的古远)。西侯度遗址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之一。
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剑齿象、纳玛象的古生物化石,说明了这一带在远古时期的气候特征,湿润、多雨、植被丰富,人类可以轻易获得丰富多样的食物,此外,还发现了最早人类使用火的证明,还说明西侯度人吃上了熟食,这一点非同小可,对提高身体机能、预防疾病、提高寿命、繁衍种族,都有实际作用,难怪这里后来能够成为孕育诸夏文明最早的核心发源地。
西侯度遗址,我没有去实地走访,不过在后来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博物馆,见到了许多件文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永乐宫 文保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第三站 永乐宫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走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地,晋西南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给人的感觉是“陕里陕气”,虽然行政上属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,可是经济、文化、风俗、饮食上更倾向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陕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尤其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去外地谋生或者考大学读书,首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而不是省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间有座中条山,东西走向,把最那边的两个县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隔在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又是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这两座城,历史上称其为河东地区,却长期受河西的管制,因此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人心更向着长安。今日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,恐怕最多的就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里最多的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了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永乐宫牌坊山门
车过黄河,顺着曹风线行驶,首先达到永乐镇。永乐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县的下辖镇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鼎鼎的永乐宫的原址就在永乐镇。永乐宫是依地名的通俗叫法,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叫大纯阳万寿宫。后来,搬迁到距离原址23千米以外的永乐县城以北的台塬上。为什么要搬迁?这又得说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门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库的修建。
当年专家测算,不仅蓄水要淹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潼关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,还淹没永乐镇。永乐宫正好在淹没区。为了保护永乐宫的古建筑与壁画,国家决定异地搬迁。启动时间是1956年,完成于1965年,前后历时10年,工程量巨大,搬迁古建筑15公顷,壁画1005平方米,工程参与技术人员600多人。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立初期,能够耗资220余万元,绝对是当年的大手笔。这次搬迁留存手稿达2万多页,当年参与工程的技术人员、美术师,正值壮年,他们的创新精神、工匠精神,值得铭记;他们后来成长为各自领域内的专家,奠定了国内古建及绘画艺术保护的范式,影响至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新年永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永乐宫元代建宫碑
如今的永乐宫,复建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县以北龙泉村的高地之上。这里曾经是西周初期,武王分封诸侯,姬姓子弟建立的诸侯国之一的魏国。当年选址这里,也是处于文物集中保护的思路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物遍地是,尤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运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的地方,它是“国家级文物最多的地级市”。这要是换在其他地方,妥妥地两大文保项目,可是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芮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只能集中管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永乐宫碑廊
永乐宫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(1247年),至正十八年(1358年)竣工,施工期达110多年。元代享国祚98年,永乐宫的修建正好贯穿了整个元代。修建永乐宫是为了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。吕洞宾就是永乐本地人,吕家祖上是当地名门望族。元代是道教发展的巅峰时期,也是道教最后一个辉煌时期。丘处机远赴漠北,参见了成吉思汗。道长和天可汗俩人聊得很投机,道长告诉天可汗“有养生之道,无长生之药”,养生第一条,就是劝天可汗少杀人。天可汗称道长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人,奉为国师,执掌天下道观,赐金牌。
接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人权杖的是其弟子尹志平,后来成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师。当年丘处机携十八弟子西游,其中有宋德方和潘德冲,这二位就是主持营建永乐宫的主要责任人。在永乐宫最北面,有宋和潘二人的墓葬,他们生前为师祖立观,光耀门楣,死后陪葬在宫观内,守望千载。
墓园内另有“吕祖墓“一处。当地人坚信吕洞宾是永乐人,有吕氏的祠堂和宗庙、墓葬为证。冢前立有元刻石碑,上刻“大唐纯阳吕公祖墓”。后来考古挖掘,封土以下为单室土穴墓,墓顶早已塌毁,墓室满积淤土,棺内为夫妇合葬,男左女右,出土有北宋祥符和天圣钱,尤其女骨口里所含天圣元宝,证明这墓死者是在宋代天圣以后理葬的。与记载中唐吕祖生活的时代,相隔了近二百年。骨架挑列的完整情况来看,又非二次迁葬,可以确定此墓不是唐代吕洞宾墓。此后,更名为宋墓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永乐宫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△ 永乐宫中轴线四大殿
永乐宫中轴线分布四座元代建筑,由南向北,依次为:龙虎殿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殿、纯阳殿、重阳殿。在建筑结构上,使用了宋代“营造法式”和辽、金时期的“减柱法”。元代建筑典型的风格,粗壮的大阑额,雕饰不繁不多,比起后世的明清两代建筑,显得简洁、疏朗。